阅读量75
近日,19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罗伯特·西利的史学杰作《英格兰的扩张》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中译本。该书根据西利在剑桥大学的授课内容,于1883年结集出版,讲述了英帝国的历史脉络、运作机制以及发展前景,并将英帝国置于世界史的框架中予以观照,由此正式开启了英国的帝国史研究。该书被誉为世界史学界“帝国史”研究范式的开山之作,对于建构并完善历史学科的科学性、推动西方政治文化理论和实践、助力西方民族国家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版142年后,上海三联书店推出由林国荣、霍伟岸、胥博三人合译的中译本,使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史学经典进入中国读者视野。 作为剑桥大学“钦定现代史讲席教授”——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职位的承担者,西利强调历史学与政治学的关联、突出历史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与目的上的实用性等观念,对推动历史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及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享誉世界的《英格兰的扩张》一书中,西利将历史与政治看作是两个密切依存的领域,并将现代英国的成长置于一种全球背景中进行考察。西利认为,海外拓殖活动是把握英国现代史的一条基本线索;正是英国海外扩张,奠定了一个由英国及定居者殖民地构成的世界性国家的基础。他在书中所关注的重点就是构建这种世界性国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约翰·罗伯特·西利 ▲ 在《英格兰的扩张》中,西利认为,英帝国本质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帝国,而是“主要由广泛散布在全球的单一民族形成的普通国家”。这一观点建立在他对英帝国扩张历程的独特解读上。西利将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视为现代英帝国的起点,认为从那时起,英帝国开始通过海军力量和商业网络向外扩张。与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不同,英国避免直接参与欧洲争霸事务而消耗国力,这使得英国能集中资源进行海外扩张。并且英帝国的扩张较少使用暴力,其过程是“不自觉”的、“心不在焉”的。在此基础上,《英格兰的扩张》提出了三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要创新:一是首次将现代英国成长历程置于一种全球新视野中进行考察;二是在技术进步基础上首次提出英国及定居者殖民地已经构成一个事实上的世界性国家的论断;三是指出英帝国的未来在于以美国联邦制为样板,将英国及其定居者殖民地转变为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国家。 尽管在《英格兰的扩张》中,西利主张更紧密地统合白人殖民地以维系帝国,暴露了西利英格兰中心主义观念的时代局限性,但在帝国这个主题面前,西利表现出了前瞻性的冷静和节制,展现了其人道主义观念。书中,西利反复强调,一个国家并不应该为了纯粹地追求规模上的庞大而牺牲自身的自由与幸福。西利坚持对英帝国的性质和历史的一种温和化的诠释,极力突出英帝国具有内聚力的民族性特征,而避免宣扬帝国固有的侵略性。西利站在民族国家这一立场上来理解和诠释英帝国,固然是对英国三个多世纪以来获取的海外拓殖成果的一种合理化解释,但也是对英帝国过度膨胀之野心的遏制。此外,西利将印度等国家排除在殖民体系之外,也为现代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独立运动提供了理论参照。 《英格兰的扩张》于1883年刚一出版就颇受好评,并多次再版。在它的影响下,一批关于现代帝国的研究著作也相继问世,其中包括为国内读者所熟知的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霍布森的《帝国主义》(1902),而这本书正是列宁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西利的《英格兰的扩张》在当时取得的成功远远超出了学术领域,并对英国的舆论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了英帝国主义者们的“《圣经》”。其“帝国联邦”的构想也成为英国政界的主流的思潮,得到了以约瑟夫·张伯伦为代表的不少政治家的推动,也加速了二战以后英国对殖民地的“放弃”和殖民地独立浪潮的兴起。该书对当代史学界、思想界、文化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