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69
年度好书 上海三联 2023年,让我们继续在好书的陪伴和滋养中,接纳当下,展望未来。 01 牛津历史著作史(1-5卷) [加]丹尼尔·沃尔夫 总主编 陈恒、赵立行、陈新、岳秀坤、彭刚 等 译 《牛津历史著作史》是一套由众多知名学者合作编撰的、涵盖全球的史学史著作,全书由 150 篇专论组成,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涵括整个人类史学文化传统的历史著作史。各卷主编都是各个领域的著名学者:第一卷主编是古典学家安德鲁·菲尔德、汉学家侯格睿,第二卷主编是教会史家萨拉·福特、伊斯兰史家切斯·罗宾逊,第三卷主编是拉美史家何塞·拉巴萨、史学理论专家佐藤正幸、早期近代史家埃多尔多·托塔罗洛、史学史专家丹尼尔·沃尔夫,第四卷是澳大利亚史家斯图亚特·麦金太尔、美洲史家朱安·迈瓜斯卡、史学史家阿提拉·伯克,第五卷主编是汉学家施耐德以及总主编丹尼尔·沃尔夫本人。 本书的编者注重跨学科研究,改变过去史学画地为牢的局限,吸收艺术、考古、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注意吸收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人类史学成就。注重史学知识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各种制度、机构对史学知识的影响。此外,编者与作者淡化宏大叙述、宏大理论,侧重具体事物论述,尽量反映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并且设计了大事年表、原始文献、研究文献,增加了可读性。尽管近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有关历史著述的百科全书、辞典、手册、研究指南,从纯学术的角度以全球视野全面论述史学史的著作也间有问世,但在编排形式多样、吸引读者方面都逊色于本书。 02 徐铸成作品系列 徐铸成 著 徐铸成作品系列是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教育家徐铸成先生的作品集,包括《徐铸成日记(1947—1957)》《金陵旧梦》《报海旧闻》《旧闻杂忆》。徐铸成先在国闻通讯社和《大公报》工作,从记者、编辑到担任地方版总编辑;其间和后来又主持《文汇报》笔政,实践自己的办报理念,是中国现当代新闻事业的先行者。徐铸成先生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除了撰有不少回忆新闻生涯中亲历亲闻的文字外,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持创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其人生经历,始终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 03 十年寻羌 高屯子 著 《十年寻羌》真实记录了 2008 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夕格、直台两个羌寨的 700 多位村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山寨迁往他乡,九年后回乡祭拜祖先、迎请祖神的感人历程。十年间,中国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文化学者高屯子沿着夕格羌人的足迹,走遍高山深谷、城市乡村,用照片、文字、图像记录下他们的迁徙与回归。书中的记载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记录了羌族的迁徙历史以及即将消亡的羌族“释比”。同时,也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之间的张力是“寻羌”的一条线。“寻羌”更是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脉,中华文化不间断的密码,也是寻找迁徙中的都市人的身份认同与情感依靠。书系包括《十年寻羌:人与神的悲欢离合》和摄影作品集《十年寻羌:迁徙与回归 羌在深谷高山 最后的释比》两本书。 04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崔凯 著 谷物的驯化始于 1 万年前。谷物在欧亚大陆上的传播,助力人类孕育出了城市、国家和文明。当许多古文明因为气候变化导致谷物收成锐减而衰亡时,擅长农耕的华夏文明奇迹般地得以延续。时至今日,粮食安全依然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谷物自大航海时代走向全球。工业时代的拖拉机、化肥和谷物期货,让人类第一次挣脱“马尔萨斯陷阱”,但土壤退化、化学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最近 50 年,谷物成为全球贸易、生物能源和气候变暖等议题的主角,转基因则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论…… 《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分为四个部分共 16 章,纵横万年,放眼全球,帮助读者自神奇的谷物一窥人类绵延的历史。 05 尤瑟纳尔书系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著姜丹丹、索丛鑫 译 《哈德良回忆录》[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著陈太乙 译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和《哈德良回忆录》是法国文学大师尤瑟纳尔的两部重要作品。前者是作为西方伟大作家的尤瑟纳尔对东方伟大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鞭辟入里的评论。该书并不是一篇叙述作家生平轶事的传记,而是以作品为基石和导向,探寻作家的精神历程的一种尝试。在该书中,尤瑟纳尔首先按照创作年代,依次分析探讨了《假面的告白》《禁色》《金阁寺》《潮骚》《萨德侯爵夫人》《忧国》《丰饶之海》等三岛主要的小说、戏剧和电影作品,并在纵向轴上将三岛的创作置于日本的文学传统与发展状况的脉络之中,在横向轴上又将他与西方的诸多作家加以比较,通过精妙的分析,一步步地将作品中显现的三岛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轨迹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尤瑟纳尔从三岛的生活背景、家庭亲人出发,讨论了三岛不懈锻造体魄的深层原因,他的政治思想和行动,他对死亡、以及“切腹”的执迷,最终勾画出三岛由纪夫从少年得志走向最终归途的人生过程。 《哈德良回忆录》则是尤瑟纳尔的重要代表作,其采用书信体,透过老迈的罗马皇帝哈德良留给十七岁继任者奥勒留的书信,将一位尊贵的帝王在生命终结之际,对人生、社会、爱情、政治、艺术等命题的观察与思考娓娓道来,也描述了他如何从军人一步步成为王者。书中不仅为皇帝呈现了文人、艺术家、旅行家、情人等诸多形象,还大量还原了古罗马时代的历史细节,既是一本写人生、写历史的小说,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 06 《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 徐贲 著 人文启蒙传承的是人类追求智慧的古老传统,并非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它的目标是求真、向善、通达、去除寡智和愚蠢,以及情感成熟的明白人生。它传播的是一种与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相一致的理性智识和伦理知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人文启蒙有关的古代智慧、知识和哲思观念前史。第二部分讨论当下启蒙知识传播的核心构成:传播者、接受者、传播手段和环境,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公共话语与写作。第三部分讨论与启蒙相关的社会政治生态、认知特征与伦理取向。 07 《新定位时代》 邓德隆 著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在挑战不断的当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定位时代》提出,质量在本质上是定位问题。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位,高质量发展就是空中楼阁。 本书以当事人的第一视角,权威复盘作者亲自操刀的定位案例,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有效工具,并就企业未来如何在新商业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精辟的解读与应用指导,集中呈现了作者20年来对战略定位理论的前瞻思考和实践经验,并融入哲学思辨与美学思考,是对定位知识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本书是中国企业家的新时代商战指南,尤其推荐创业者阅读。 08 《身心修炼:儒家传统的功夫论》 彭国翔 著 儒家传统的中心议题是“成人”和“如何成人”。“成人”,即成为具有高度智慧去面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生和宇宙的理想人格。“如何成人”,则是成为那种理想人格的种种方法。而对于“如何成人”的反省和思考所形成的理论,用儒学自身的术语来说,便是“功夫论”。“功夫论”是儒家传统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古往今来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对“功夫论”都有各自的阐发。本书即是在一个中西比较的广阔视野之中,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对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专题考察。 本书不仅在总体上将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一般特征概括为“身心修炼”,指出这种“身心修炼”具有身心交关、不脱离日常生活以及以道德意识、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中心这样的特点,更是通过对儒学历史不同时代最重要的人物、思潮和问题所各自彰显的功夫论的个案考察,尽可能展示了作为身心修炼的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丰富内涵。上起先秦,下迄清代,涵盖了儒学传统的主要历史阶段。既分别探讨了先秦、汉代和宋明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子、阳明和阳明后学如王龙溪等人,也有像鲜为人知却颇能代表清代中后期广大士人阶层的汪霦原,还有对诸如儒家静坐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对于整个儒学传统而言,本书的考察既见“林”的整体,更通过在林中的穿梭往来,以见林中诸“木”的种种细致和曲折。 09 《还原与无限》 余明锋 著 所谓“技术时代”,指的不只是技术发达的时代,而且是技术在根本上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方式、信念系统以及周遭世界的时代。借用阿伦特的话来说,技术时代关乎“人的条件”,是技术发展在改变“人的条件”的时代。人在追求主体性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面对这一历史性难题,本书对技术时代的内在系统及其运转逻辑做了结构性分析,揭示了技术工具论看似中立的欺骗性伪装;也对技术时代论的思想谱系做了简要梳理,对相关经典文本做了当下化解读,探讨了诸如笛卡尔、尼采、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梅洛-庞蒂、利奥塔等哲学家,以及福山、韩炳哲等当代思想家的相关作品,以期透过历史的纵深与当前的表象,剖析技术时代的生存实情和人性危机,回应一个时代的根本忧虑、困惑和希望。 10 《孤独之间:一部另类西方艺术史(增订版)》 李炜 著 于是、袁秋婷 译 《孤独之间》是一部另类的西方艺术史,整部作品包括了二十余位大师的故事、两百余幅名画的阐释、三千年西方艺术的简史。 作者李炜以其充满诗性与才情的文字、别出心裁的架构,配以精致而充满艺趣的插图,将繁复的艺术史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人物逸闻,涉及拉斐尔、乌切洛、艾克、博斯、丢勒、卡拉瓦乔、委拉斯凯兹、席里柯、德拉克罗瓦、惠斯勒、修拉、席勒、波丘尼、马列维奇、布勒东、杜尚、巴罗、菲尼、卡灵顿、里希特等艺术大师。时间跨度上,从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直到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时期,将三千年间的流派创立与发展演进娓娓道来。 不同于以往艺术史著作的编年体例,李炜随主题而变换叙述方式,完成了一部充满个性色彩的艺术著作。李炜的文字犀利而有个性,使这部艺术史在叙事上也散发着魅力。